黑科技“悬浮拐杖”打造适老化新居
发布时间:2019-11-21
爆改50m²两居室
拯救被七个盒子分割的家
本期业主
本期业主名叫王友文,和老伴今年都已88岁,老两口在这个五十平米的两居室已经生活了将近40年。由于两位老人年事已高,奶奶左眼失明,两膝患有关节炎腿脚不便,再加上老房中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,如尖角、陡坎和狭窄通道过多;房间光线昏暗;卫生间缺乏助老设施等安全隐患,子女们并不希望老人继续住下去,可是老人舍不得旧宅不想搬离这个居住了40年的家。
王友文和老伴居住的是一个50平米的两居室,可是户型却非常奇怪,它竟然被分割成七个盒子空间。除了卫生间、厨房和王爷爷与老伴分开住的两间卧室,其他三个空间处于闲置状态,堆满了杂物。
★
杂物堆积空间局促
老人平时生活节俭,囤积了很多旧物和旧家具,而这些旧物在家里到处摆放,导致空间局促。
没有适合老人的收纳空间
而房子顶部的一排吊柜,虽然增加了储物空间,却因为位置较高,老人要登高拿取物品,并不适合老人使用。
厨房操作不便不适合老人使用
厨房的空间十分狭窄,储物空间较为低矮导致老人每次拿取物品都得弯下腰,十分吃力。
卫生间缺乏无障碍设施
卫生间则缺乏助老设施,奶奶每次如厕完毕只能靠扒着门框来起身非常危险,一旦失手滑落,老人很容易摔倒。
动线混乱不适合老人通行
客厅去往奶奶房间,要转过一个90度的通道,由于杂物堆积,原本狭窄的通道变得更加局促,给老人行走带来了很大障碍。
房屋格局不合理存在安全隐患
经过统计,全屋共有47处安全隐患:33处锐利的尖角、9处陡坎、5处狭窄通道。其中尖角是由于囤物和设施老化导致的,陡坎和窄路是由于房子的格局不合理。
室内光线不足
奶奶卧室和阳台间的隔断阻隔阳光,昏暗的房间给本就一只眼睛失明的奶奶带来更多的不便。
老人分房居住无法互相照看
两位老人分房居住,无法互相照看,很不安全。
缺少合理的晾衣区
由于卫生间太小没有水池,老人平时洗漱和洗衣都是在阳台完成。晾衣服对老人来说,却是个体力活。
设计大咖,倾情加盟
针对老人家中的种种问题,《暖暖的新家》特邀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,擅长运用高新技术,创造性改善居住空间的设计师张海翱来为本期业主设计老宅。
为了给老两口打造适老新居,设计师张海翱首先做的是重新规划整个空间,拆掉了全部的非承重墙,将原本的7个小空间打通为3个大房间。
张海翱,
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建筑系副教授,博士,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
虽然设计师贴心的为奶奶带来了拐杖和助步器,可是经过测试这些常见的助老产品并无法帮助奶奶顺畅行走。为此设计师决定研发一个独一无二的、可以悬浮在空中的拐杖,这种闻所未闻的产品真的能实现吗?在和厂家沟通的过程中,设计师还发现了一款可以根据指令移动拿取货物的工业移动机器人,他想把这个机器人改造成居家助老设备,然而这件产品只在工厂使用,而且操作非常复杂,老人能学会吗?


在老房的适老化改造上,张海翱还会做出什么独一无二的创新设计呢?进行室内室外空间一起改造,究竟是怎么回事?又是如何做到的?
